|
数控机床PLC程序设计步骤1.熟悉PLC硬件配置及指令系统 不同型号PLC具有不同的硬件组成和性能指标。它们的基本I/O点数和扩展范围、程序存储容量往往差别很大。因此,在PLC程序设计之前,要对所用PLC型号,硬件配置(如内装型PLC是否要增加I/O板,通用型PLC是否要增加I/O模板等)作出选择。 2.制作接口信号文件 需要设计和编制的接口技术文件有:输进和输出信号电路原理图、地址表、PLC数据表。这些文件是制作PLC程序不可缺少的技术资料。梯形图中所用到的所有内部和外部信号、信号地址、名称、传输方向,与功能指令有关的设定数据,与信号有关的电器元件等都反映在这些文件中。编制文件的职员除需要把握所用CNC装置和PLC控制器的技术性能外,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电气设计知识。 3.绘制梯形图 梯形图逻辑控制顺序的设计,从手工绘制梯形图开始。在绘制过程中,设计员可以在仔细分析机床工作原理或动作顺序的基础上,用流程图、时序图等描述信号与机床运动时间的逻辑顺序关系,然后据此设计梯形图的控制关系顺序。 4.用编程机编制PLC程序 手工绘制的梯形图,可先转换成指令表的形式,再用键盘输进程编机进行修改。 5.PLC程序的调试与确认 编好的程序需要经过运行调试。一般来说,PLC程序要经过“仿真调试”和“联机调试”二个步骤。仿真调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,采用仿真装置或模拟实验台进行调试程序。联机调试是将机床、CNC装置、PLC装置和编程设备联接起来进行整机机电运行调试。只有这样,才能终极确认程序的正确性。 6.PLC程序的固化 将经过反复调试并确认无误的PLC程序用编程机或编程器写进EPROM中,这称为PLC程序的固化。在PLC装置上,用存储了顺序程序的EPROM代替RAM,使机床在各种方式下作运行检查。假如满足了整机控制的各项技术要求,则PLC程序的调试即告结束。 7.程序的存储和文件整理 联机调试合格的PLC程序,是重要的技术文件,除固化到EPROM中外,还应存进软盘。技术文件是分析故障原因、扩展功能以及编制其它PLC程序的重要技术资料。所以对程序文件要整理存档。 |
|
|